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所聚焦的行业、聚焦的场景做好使能层,构建好云生态体系,构筑有竞争力的获客能力。
华为早在2013年就看到了公有云大方向,提出战略投资云计算,主要精力给电信、联通、移动、德电、西电等提供基础云服务平台,完全是一个TO运营商的业务模式。
直到2017年华为才成立单独的华为云BU来开展面向政企和互联网的云业务,雄心壮志,许下全球五朵云,华为占其一的诺言!正式跟AWS、微软、阿里云等正面竞争。经过3年多的发展,市场占有率从十名开外到全国第二(2020年第二季度数据),仅次于阿里云(但比阿里云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也陆续拿下诸如新浪微博、快手、斗鱼、虎牙、网易游戏、蘑菇街等重量级互联网客户,传统企业和泛政府类也是大单纷至沓来。
尽管如此,华为高层似乎对华为云的成长依然不满意。2021年第一天,华为心声社区就发布了《任总在企业业务和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的总裁办电子邮件。在发言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我们的价值观与宗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客户利益至上、我们的云服务商还要踏实努力。”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欣赏下这一篇高瞻远瞩、带有批判性、目的性极强的领导发言。以下是全文:

按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任总属不太懂的一家。他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访谈,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抛出一块‘粗砖’,供探讨、批评、参考。”
一、正确理解和定位云优先。对内我们优先选择用云方式为客户提供IT基础平台服务,对外就是客户迫切优先选择华为云服务。
我们讲云优先,不是讲华为公司所有领域都以云优先,而仅仅在IT领域要优先实现以下几点:
1、面向客户的算力和分布式存储(不含企业存储)需求时要以华为云优先;也就是当客户对服务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私有云有需求的时候,要引导云服务优先;
2、混合云要以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先;
3、行业解决方案的底座要以华为云优先。
当然我们期望以华为云优先为客户提供服务,但客户不一定会选择我们,只有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做到最好,客户才会优先地选择我们。当然,云服务好的基础是华为云平台必须做得好。而不是技术支持人员没有让客户明白我们的云服务是什么,就塞给人家一堆“土豆”;或者“土豆”太多,有些没有用上。我们引导客户数字化,首先引导他们使用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的价值观与宗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客户利益至上、我们的云服务上,我们还要踏实努力。让客户用电一样方便使用华为的云服务,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聚焦在做好我们的华为云平台及其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服务能力、多个责任中心,力量碎片化。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所聚焦的行业、聚焦的场景做好使能层,构建好云生态体系,构筑有竞争力的获客能力。
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大企业的非敏感数据应用、政企的新型创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在公有云上;另一方面,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中心或专属云上。自建数据中心也会从简单的虚拟化走向云架构,一般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这些客户同时要求享受公有云的高阶服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为云混合云解决方案。专属云本质上依然是公有云,是针对特定客户而建设的公有云,亚马逊建设了GovCloud政府云,只服务于美国政府,由亚马逊进行维护。因此,公有云、专属云和混合云,甚至包括非华为私有云将长期共存,以解决客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华为云解决方案最终形成的结构是:一套技术架构,支持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商业形态;两种交易模式,一是卖给客户、产权属于客户、客户自己维护的混合云,二是产权属于华为、由华为维护、客户订阅云服务的公有云(含专属云);三种部署方式,一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与公有云分开运维的私有部署,二是部署在华为建设的数据中心里面,由华为运维;三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作为公有云的延伸,由华为运维。
华为面向客户提供公有云、混合云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三种产品形态。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坚持硬件同构,软件架构统一;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做好客户选择,不要试图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联合合作伙伴,满足多样性的政企自建数据中心和IT/OT系统的需求。
华为要打造领先的ICT基础设施,要在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三方面都取得胜利。在继续增强联接的同时,强化软件力量的建设,构建一个好的华为云平台、云生态,把适合上云的行业场景牵引客户优先上华为云,成为政企上公有云的首选。通过客户上华为云,反逼华为的平台进步。我们要将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有机融合,构筑面向所聚焦的行业场景的行业“智能体”,助力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