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所聚焦的行业、聚焦的场景做好使能层,构建好云生态体系,构筑有竞争力的获客能力。
内部统一组织,是靠打胜仗来牵引的,在打胜仗中不断来组合队列。从小交换机开始,从传输开始,从2G无线网开始,从简单的路由器开始……无不是用胜利来牵引。为什么四野的队伍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总一直打胜仗。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从海南岛又打到朝鲜……,他们总信任林总,全部统一在林总的意志中。林彪并没有做多少思想工作和说教,靠胜利言传身教。华为云业务的组织优化,能不能先从点开始,从胜利中总结出经验来。我们不可能简单采取阿里、亚马逊……一样的道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我们如何发展,要找出一条路来,而不是简单模仿。
华为云不是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必须构建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维能力。我们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30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
二、我们要研究领先的华为云是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哪些核心颗粒的先进而构成竞争能力的。
能不能像存储产品一样建立面向未来领先世界的架构,有哪些关键的短木板、新介质、新算法、新架构甚至新理论等需要突破,组织起各阶、各类的“突击队”,让科学家、专家、工程师提前自由地去研究,找到解决办法。比如,有没有新的先进软件架构、有没有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新的算力架构、有没有新的编排算法、人工智能的算法 …… 等等,一样一样地做好。在算法、算力、核心网、鸿蒙、鲲鹏生态、先进的软件架构/方法和工具以及工具的科学归一化、代码仓统一与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我们网络平台优化中的应用,一样一样踏踏实实地把这些颗粒做好,以便形成团粒结构的“黑土地”。再把连接这些颗粒的操作系统也做好,方便客户在上面发展。我们要聚焦在关键客户需求上,利用好华为自身内部IT、终端云、GTS云的典型需求,培养一批队伍,这批队伍就在战斗与实践中拥有了理解政企对华为云的需求;然后一部分人再深入去理解支持万物生长的云是需要什么样的“黑土地”,“黑土地”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让万物生长。“黑土地”这个词是徐直军发明的,他应诠释一下。
技术架构要保持持续性,专家团队决策体系的迭代也要科学稳定,行政主官不要干预技术决策。软件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持续优化的发展,我们公司的软件是不错,但要进入直接竞争领域,要超越对手,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十年来我们的混合云技术架构经过了几次反复,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最底层的技术架构是最核心的,需要高手。底层架构的开放性、扩展性、稳定性、持久性、安全性、效率,决定了后续软件的发展潜力、研发效率。高级专家团队,人少而精,事少而明,有利于冷静思考,他们要有长期稳定的担当,不要草率地换人。
三、将来所有应用都会长在云土地上,但现在还不是,如何建成“黑土地”是我们努力的任务,应一步一步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云上线了200多个服务,发展了150多万开发者和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更大方向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抓住政企数字化的机遇,在互联网、政企两个赛道上都获得更好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
首先要肯定我们的华为云平台是基本可用的,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新的场景下(5G、800G、人工智能……)高速社会下如何进步,有没有机会达到世界先进,甚至领先。传统互联网公司在政企场景下有困难,在新形势下,我们有机会,突破点在哪儿。
新的一年里,我们在软件的架构、方法和工具上要加大人才投入。敢于引进大架构师、全球软件大赛的优秀人才,努力从我们的队伍中培养造就各级各类各阶的架构师,根据能力、贡献及时提拔他们,职级、薪酬也要及时匹配。云平台、云生态要向先进的公司学习,不要简单模仿。努力在平台架构中,加大优化的力量。我们是一个传统的硬件先进的公司,世界上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的例子还没有,我们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如何建立客户喜欢的“黑土地”,如何让伙伴生态生机勃勃,如何保证软件能扎到根,避免被切断的风险。
四、华为云对我司,既是一个产品提供,也是一个运营平台。质量与敏捷的运维能力是关键的要素。
硬件资源的池化、软件分布化、运维敏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服务的多样性……,我们是向亚马逊学习,还是向微软学习?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习。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应该走微软的道路,优先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的道路,聚焦深耕几个关键行业,打造“黑土地”。我们耕耘企业业务多年,有一个庞大的企业销售服务队伍,有一定的基础,联合客户、行业领先的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生态伙伴,开展联合创新,积累和沉淀行业的关键知识资产,这样好的经验不要丢掉,每年做好两、三个行业,几年后最终能达到几个、十几个行业,就是不得了!微软就是通过与客户的联合创新,持续构筑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