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言下之意是,路还长,咱们走着瞧。不过,这场马拉松还没跑完,张亚勤2019年就从百度退休了。
腾讯这边,亚马逊公布AWS财务数据后,马化腾才发现,云计算挺有前景。
同样是在2016年7月,马化腾出席了腾讯“云+未来”峰会,腾讯云团队像过节一样开心。那天的演讲中,马化腾明确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
当时掌舵腾讯云的汤道生表示,云业务是腾讯必须拿下的阵地。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汤道生承认,阿里云确实抓住了风口,有先发优势。
百度和腾讯破除“心魔”之前,阿里云早已开始考虑下一步。
2014年底,胡晓明从王坚手中接过阿里云。胡晓明原来负责阿里小贷,阿里小贷也是阿里云第一个内部客户,他到阿里云的目的是推动其商业化。据说胡晓明有“阿里头号BD”之称。
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云有51.3万付费客户。2017年第二季度,阿里云的付费客户突破100万。此外,阿里云在2016年积极“出海”,将业务延伸至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东和欧洲等。
2018年11月,阿里调整组织架构,胡晓明卸任阿里云总裁,阿里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出任新成立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云业务在集团的地位再度提升。
在这一年,腾讯、百度的云业务组织也进行了大调整。
2018年是腾讯极为难捱的一年,其to B能力饱受质疑。9月中旬,腾讯的高层们齐聚香港恳谈,马化腾陈列了腾讯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云到底是不是腾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的?
9月30日,腾讯正式宣布调整组织架构,转向to B,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但凡与云相关的业务都收归在内,仍由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负责。
12月,百度将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其中包括人工智能企业级业务和云业务,由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负责,向百度总裁张亚勤汇报。
与AWS的策略一致,阿里云也喜欢降价。
据《财经》杂志报道,自2014年起,阿里云每年至少降价10次,年降幅达30%,每次降价都促使其他云服务商被迫跟进。2016年10月,阿里云下调核心云产品价格,最高降幅达50%。
在价格战上,腾讯云曾出过一次奇招,引来非议。
2017年3月,腾讯云以1分钱的价格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而该项目预算近500万元。随后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公开喊话,“马化腾和他的团队用1分钱的投标对行业进行了破坏。”
其实阿里云曾在2015年以免费的方式,承担12306系统75%的余票流量查询任务。彼时12306每到节假日就会系统崩溃,于是马云告诉阿里云团队,“不收一分钱,去支援他们(12306网站)。”
胡晓明对此解释称,阿里云是在解决问题,但厦门政务云项目是一个生意,两者不能比较。
同样是降价,AWS收获了利润,阿里云却亏损了好久。据阿里财报,阿里云自商用以来就没赚过钱。
在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终于“翻身”了。当季阿里云实现收入161.15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400万元,这是阿里云历史首次季度盈利。全年阿里云经调整EBITA为-6.53亿元,相较于2019年的-13.99亿元大幅收窄。
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业绩电话会上,百度才首次披露云业务财务数据,当季云业务收入仅11亿元。
根据腾讯财报,腾讯云2018年总收入为91亿元,而前三季度超过60亿元,据此推算腾讯云2018年第四季度大概收入31亿元。
同期阿里云收入为66.11亿元,比百度、腾讯的云收入总和还要多。
2021年2月18日,百度CFO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百度智能云2020年年化收入约130亿元。同期阿里云收入为555.67亿元。
腾讯上一次公布的云服务收入还是2019年,年度云服务收入超过170亿元,同期阿里云服务收入为355.25亿元。
华为云:搅动市场的“鲇鱼”
中国目前增速最快的云服务商不是阿里、百度、腾讯,而是华为。
2020年7月,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与新员工座谈会上宣布:“华为云中国市场已经从去年的Others进入到了第二名了。”
不知道郭平的“第二名”采用的是何种口径,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年中国前五大公有云IaaS+PaaS厂商中,华为的市场份额排第三,与第二名腾讯尚有些许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之前华为确实在“Others”之列。
在众多云服务商中,华为云是一个略显特殊的存在。亚马逊、谷歌、微软与中国的BAT,都是互联网巨头,而华为是从通信行业起家的。
华为云的爆发,经历了漫长而又拧巴的过程。
华为涉足云计算比阿里还要早,2007年,华为开始研究云计算的虚拟化。不过,这只是技术层面的研究,而非商业化。
2010年,华为才发布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帆计划”。任正非讲话称,华为云平台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超越思科和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