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外表铁骨铮铮的硬汉任正非,在参观了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先民纪念堂后,在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失声痛哭了将近两小时。
《是什么塑造了任正非》一文曾写道:“在任正非身处的世界里,他比人们想象的更加深刻。毛式精神、邓式胸襟、西式制度、爱因斯坦式的科学真谛,任正非身上都有体现。”(载《南风窗》作者何子维)作者认为:“任正非的管理哲学里,有毛式的国家主义情怀、邓式的改革开放思想的烙印,还有属于任正非他自己的强烈的自我暗示和激励。”后者或许就是任正非灰度思想与性格的来源。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此句哲言同样也是为任正非这个人下的定义。
哲人云:在淡化了黑与白意义的日子里,自由的颜色是灰的。任正非就是生活在真实的灰度的自由世界的人。
古人云:人如其名,“任”也如其名:既正,又非。非就是正,正就是非;非中有正,正中有非,任他正与非。(顺便补充一下,任正非没有英文名字,这与作为已经全球化运作的华为的企业领袖似乎不匹配,或许也是灰度使然吧。很多公司还没走出国门,在名片上早已经打上英文名。)
自身是灰色的任正非,坚守的是灰度的价值观,而其灰度的价值观造就了灰度的管理理论。
在任正非的眼里,世界的万人万事万物都不是黑与白的模块化拼接,而是黑与白融合构成的灰,灰是人的本色,是事的本质,是物的本源。
率性,是人的本性,或者说符合人性,喜怒哀乐是人自身的情绪表达。但作为管理者的人,其情绪控制开关只有0和1两个档位,必须有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灰度空间,就必须抑制人性,抑制个性,就必须灰度,“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所以,有灰度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或者说它一定经过了痛苦的思考与修炼的过程。任正非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没有基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来管理华为,而是基于灰度理论,把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性格与作为企业领袖的任职资格完美地灰度到一起,把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与性格的优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地形成一套系统的经营管理哲学,灰度管理理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任正非在管理华为的实践中,其基本色调就是灰度,灰度既是其世界观,是其思维方式,也是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假设、理念与哲学。企业家自身的特质必然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的底蕴与特质,秉持灰度的任正非,决定了华为也是灰色的。也是因为此,华为不太吝惜的羽毛,不怕被外界黑,无论是浓彩泼墨,还是写意描白,均改变不了华为的灰,只是改变了华为灰的程度而异。犹如华为总部天鹅湖中的那些黑天鹅,羽毛随季节有变化,但主色调没有变。
2017年10月初在与国外大学校长座谈时,任正非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灰度哲学:
“
绝对的黑和绝对的白,这个‘绝对’本来就不存在。‘绝对’只是数学上定义的,在物理学上不可能。物理学上绝对的黑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深灰;绝对的白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了浅灰。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灰度,你听了别人的想法,回来后加工一下吸收一下,就不是绝对的了,是相对的。灰度不是对着科学研究讲的,是对管理者讲的。因为几千人、几万人没有妥协,就没有团结,就形不成合力。但科学上不一定适合,前几天我看诺贝尔生物学奖是从研究苍蝇腿上的寄生虫得出的结论,如果科学家没有绝对的执着,可能也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妥协是指我们之间人太多了,相互之间相处的时候只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能就不能团结很多的人,所以有时候需要绕一个弯,打一个圈,是从这个方面来说的。所以与科学家讨论这个的时候,我是力不从心的。
”
任正非在谈到他与乔布斯的差异时讲到:“我不是乔布斯,因为乔布斯对人类贡献非常大,他创造了移动互联网,而且他在哲学上追求完美。我没有特别精湛的技术,只是提了一桶‘浆糊’把十八万员工粘起来一起奋斗,他们奋斗出来的成绩就扣在了我头上。我在哲学上信奉灰度,信奉妥协,‘白’与‘黑’之间有一个妥协是灰度。乔布斯是追求极致的,我们两个性格上很多不一样。我没有他那么伟大,所以不能叫乔布斯,这不是谦虚,是真心不认为自己伟大。”(引自“2019年5月20日接受德国电视一台采访纪要”)
他把黑与白之间的妥协定义灰度。
灰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任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或许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在错误的边界之外,我们就一定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