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摆渡人
来源:
|
作者:创业观察
|
发布时间: 2021-01-03
|
4031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武林高手,比方说,我一发功,一甩手,这根草就能穿透这棵树。
在斯图尔特的再三怂恿下,马云才小心翼翼地在雅虎的搜索栏里输了了四个字母: BEER(啤酒)。 结果马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唯独没有中国的。他又输入“中国啤酒””,但他看到的搜索结果居然是: “No data”(没有数据)。 马云立马来了兴致,他问斯图尔特:能不能给我的海博翻译社也做一个网页放上去? 斯图尔特随即做了一个简单的页面,上面只有一段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和邮件地址。两个小时后,马云收到了5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邮件,其中一封写着: “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你们在哪,我想跟你们做一笔生意。”
马云像发现新大陆,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他花重金在美国买了一台486电脑,兴冲冲地扛回了国。 回到杭州的当天,马云就召集了24个人来到他家里,说他有重要事情宣布。 那时马云的翻译社经营得并不好,要不是他带着大家去义乌进些鲜花、礼品、袜子拿回来卖,他连房租都交不起。 虽然此时的马云创业并不成功,但他一下就能召集24个人,所以你不得不服马云的号召力。 大家到齐后,马云披着毯子缩在沙发里,唾液横飞地讲他在美国的见闻,最后他说他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问大家有什么想法。 大家一连问了马云5个问题,结果马云一个也答不上来。 所以最后投票的时候,有23个人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人说: 要不试试?
这个人叫宋卫星, 为了表示对马云想法的支持,他拿出了所有的积蓄: 1万元人民币。 于是,1995年,杭州文二路的一间12平米的民房里,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公司成立了。 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眼光独到之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还有句话你也得信,那就是:“猜中开头容易,猜中结局却很难。” 几个月后,宋卫星要结婚,那时“中国黄页”也不死不活,在未婚妻的强烈要求下,他鼓起勇气去找马云退股。 马老师也很大气,直接给了1.5万。这么算来,年化回报率超过了50%啊,小宋同志很开心地拿钱走人。 圈内人评价这事儿,有句经典的话:因为一场结婚,错过了一个时代。 当你把一个事件放到一个时代去看,会变得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马云和所有的互联网大佬都不一样。 其他人要么是见过世面的海归派,比如说张朝阳和李彦宏;要么是技术流,比如说马化腾、张一鸣和雷军;要么是出身于互联网大厂的运营或销售铁军,比如说滴滴的程维。 但马云不一样,他没写过一行代码,更没进过互联网大厂。 他多人把马云的成功归为,他掌握的英语技能,以及他那卓越的口才。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 在正确的时代遇到正确的人。
02 1996年,是个朝气蓬勃的年代,无数人都梳着周润发式的大背头,夹着个老板包,满大街地找生意。 其中就有马云的身影。 他跑到北京的一个新闻单位,想推销自己的中国黄页,接待人员问他找谁,他说: “我们是中国黄页,想给国家体委做宣传……” 对方问:“啥玩意?黄什么?” 马云解释:“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宣传……” 对方打断了他:“哦,明白明白……请出门左转找龚先生。” 找到龚先生后,马老板递上了名片,说:“我们是中国黄页,想给国家体委做宣传……” 龚先生问:“啥玩意?什么叶?” 马云:“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宣传……” 龚先生:“哦,明白明白……但不归我负责,请出门右转咨询。” 马云没走多远,龚先生大声补了一句:“黄页我懂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马云还礼貌地“哦”了一声,没有反驳。 每每谈到这事儿,马云似乎还不能释怀,他说那天晚上坐公交车回住处的时候,自己把头靠在玻璃上,狠狠地自言自语: “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
后来马云带着大家离开了中国黄页,又在北京的外经贸部干了一段时间,但也没干出什么名堂。 于是,他带领七八名员工,来到长城上边团建,边开会,说不准备在北京干了,要回杭州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同时他给大家提供了三条选择: 一是推荐他们去雅虎;二是推荐他们去搜狐;三跟他回杭州创业,但工资比现要少,只有500块,每天还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这些年轻人迟疑之时, 马云大声说道: “回去吧,从头开始,建一个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众人纷纷响应。 能把失败描述得这么婉约,把降薪说得这么艺术,这世界上也只有马老师了。
在马云这些追随者中,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叫孙彤宇。 他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1995年的时候,还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做销售。 有一次他跑到马云的中国黄页去拉广告,结果广告没拉成,自己反倒跟马云跑了。 后来,孙彤宇还拉来一个人头——妻子彭蕾。 1999年的“18罗汉大会”中,有两对夫妻档,一对是马云和太太张瑛,一对是孙彤宇和妻子彭蕾。 那时的彭蕾并没有决定加入阿里,她只是陪丈夫来体验一下,后来她说场面蛮诡异: 当时马云站在人群中间,张牙舞爪地说要做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号召大家出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