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可能形成一个我们常说的大风口,对整个行业来说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战略的第一要点就是抓机遇。对2B企业来说,找增量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竞争战略。
反过来说,我们通常来看 2B企业它们是不是就在找增量市场?
很可惜,我们看到很多2B企业往往打的是阵地战,以销售为主的一城一池的攻城战。
很多2B企业的客户都会跟我们说,2B其实是没有流量运营的,我们靠都是一单一单转化的。
那么这就回到我们前面来讲的,营销是客户主动来找商家,销售是商家主动去找客户。很多2B企业没有营销,只有销售,太可惜了。
所以,增量市场其实本质上来说,我们想在一个真实的需求大于供给市场机会出现的时候抓住它,然后会形成一些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这么一种营销效果。
增量市场怎么找呢?还是要到客户需求中去找。 现在很多2B的企业都说我的产品功能好,我的产品目标客户是谁,所以我就一个一个去打,这都属于显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我们还要看显性客户有没有隐性需求,还有没有隐性客户?那些从来不是我们行业的客户,但他这个需求其实用我们的行业解决方案是可以解决的,这叫隐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如果我们创新能力更强的,还能不能跳开我们这种固化思维,能不能做隐性客户的隐性需求?这个难度就是最大的。
讲一个扫地机器人的例子。
什么叫显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我买扫地机器人回家,把地扫干净,这就是显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有没有显性客户的隐性需求?
在家里面使用场景中,还会不会有些更复杂的使用场景。
比如说家里养宠物之后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宠物会导致家庭地面清洁难度增大。同样还是扫地器人,能否把清洁难度与使用频率放大,这是属于显性客户的隐性需求。
第二个问题更难,宠物身上会不会带细菌?
如果宠物带细菌,扫地机器人能不能杀菌?甚至于能不能帮宠物去洗澡(杀菌、卫生)?
这条线显然属于显性客户的隐性需求,我们沿这个方向可以找到很多机会而不只是简单地扫地功能。
那么还有没有隐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比如说可扫地机器人可以扫地,能不能扫墙面呢?
大家会说,那不一样,墙面是墙面,你扫地是地面,地面很多是平整的,墙面不平整。
如果去搜一搜,你会发现以色列就发明了扫墙机器人。扫墙的难度肯定比扫地面的难度增大,但它很多原理肯定是一样的。这就叫隐性客户的显性需求。
有没有隐性客户的隐性需求?我们再去观察。
扫地机器人有很多功能,其中一个核心功能是吸尘,我们把这个功能抽离出来,研究一下,有没有隐性客户的隐性需求?
我们就会发现快剪行业有这个需求。
去年快剪发展得特别快,今年受疫情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它日常会用到一个吸尘器,头发这个东西是特别特殊的,假设有1000根碎头发,吸走998根,只剩2根在身上也是100%不好的体验。所以它只能是万无一失的,要把想办法把剩下的2根也吸走。
快剪本身在中国是一个增量市场,蓬勃发展。
快剪所使用的吸尘装置是白牌的,有没有为他们生产的品牌商?好像没有。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快剪行业里面的头部企业,每个零部件都需要一些品牌商的支持。我们认为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市场需求,这就属于隐性客户的隐性需求。
好了,我们来小结一下:
我们常说销售有三大痛点:
一是目标客户是谁?
二是为什么买?
三是买的是什么?
那么,这里我们给出2B销售的三个底层逻辑:
一是改变客户对立关系。
二是降低客户决策难度。
三是全力开发增量市场。
不要挣客户的钱,而要帮客户挣钱。
做到这一点,你将超越85%的2B竞争对手。
显然,这里是典型的改变客户关系了(从销售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从对立转为竞合)。
然而,这样还不够,因为改变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认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我们很多人对2B有误解,以为抢占心智战略只对2C有效,对2B是无效的。
那么,这里,我们再给出一个对2B和2C都有效的心智战略框架:
第一,改变客户关系;
第二,管理客户认知;
第三,引导客户行为;
第四,加深客户体验。
所谓心智战略,就是把重度决策转化为轻度决策,把重度竞争转化为轻度竞争的增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