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关于我们
欢迎光临格子云商城!
GE ZI CLOUD
数字化应用聚合平台
格子云
按钮文本
热门搜索:惠普  复印纸  中性笔
全部商品分类
技术社区

张钹院士回应任正非:解决卡脖子就要造新灯塔,照亮新航道

来源: | 作者:华为云折扣网 | 发布时间: 2020-12-19 | 255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教授,对任正非把基础研究比喻为灯塔的回应。
也是张钹教授给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因为新灯塔和新航道,正是他反复强调的第三代人工智能。

「我们要造新灯塔,照亮新航道。」

这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教授,对任正非把基础研究比喻为灯塔的回应。

也是张钹教授给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因为新灯塔和新航道,正是他反复强调的第三代人工智能

在纪念《中国科学》创刊70周年的专刊中,张钹教授以通信作者发出《迈向第三代人工智能》文章,指出是时候把第一代的知识驱动和第二代的数据驱动结合起来,通过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等 4 个要素,构造更强大的人工智能。

 

而在量子位的采访中,张钹教授进一步解释了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是当前在基础科研方面遭遇“卡脖子”的中国。

张钹教授还进一步指出了基础科研和教育中的关键挑战。不仅有国家院士的忧思,还包含了对于人才培养制度的积利除弊,每一个思考都振聋发聩。

为了更加完整展现张钹教授思考,我们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本次采访,内容在不更改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方便阅读的小标题,亦为后添加。

以下是全文:

现在最关键是对AI发展现状的正确评估

 

当前全世界来讲,我们今后从信息科技走向智能化、走向人工智能的前景,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大家都有共识。信息化网络化以后,未来就是智能化,这个大家没有太多分歧。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发展现状的评估。

总体来讲,至少前一阶段,业界估计得过分乐观。这个也不是第一次,人工智能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的估计总是乐观,乐观以后出问题了就低潮,低潮以后又乐观,再产生新东西。

本质是对人工智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都以为说我们人的智力很强,既然过去信息技术发展得那么快,下一步搞智能化肯定也会是很快的。

这么想问题是没有顾及到,AI要涉及到人的智能问题,这个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特别是对大脑的了解太少了,无知就无畏,往往很多东西就把它想得太简单了。

为什么讲第三代AI?因为中国有历史性机遇

 

这段时间,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出现高潮后,新的乐观情绪又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很多场合强调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路还很远还很困难

刚开始因为大多数人都很乐观,我也不宜去泼冷水,所以说得比较模糊,后来大多数人逐步认识到过去太乐观了,所以我也开始讲得更加明确。

现在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非常明确地讲,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AI,都只是序幕,都还没到正戏正剧。

第三代人工智能才是这个正剧,这个正剧之于中国,机会也很明显。

第一,历史上看,就信息革命而言,它从二战前后开始,至今差不多有80年,我们有40多年没有参与其中。

所有关键的重要的贡献,都是外国人做的。计算机理论、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一路下来,关键技术都是人家提出和掌握的,我们一直是后来者、追赶者,追赶极为困难。

解决卡脖子就得“相互依赖”

 

如果我们一直是跟随者,能跟上就很不错了。现在的状态是基本跟得上,但有些关键技术,比如集成电路总是跟不上。

所以问题该怎么解?

我认为只有抓住新的技术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参与者,在当中做出关键贡献,不让技术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有几个关键技术我们作得最好。

比如拿光刻机来讲,这里头有上千道工序,有大量的工艺问题,材料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其中的所有技术,实际上,光刻机中的关键技术被荷兰、美国、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分别掌握。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不在其中,人家就能卡你。

为什么形成这个局面?

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你都不是参与者,你是旁观者,到现在才过来追赶,那就非常困难了。

问题不是要求我们去掌握所有技术,而是有一两项技术你是第一,别人就卡不了你。

真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互相依赖罢了。日本人掌握了光刻胶技术,所有光刻胶都得跟他买,谁也不敢卡了。作为追赶者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从头到尾的参与者。

 

这也是我为什么疾呼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

因为第三代人工智能刚刚开始,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历史上错过了好多机会,现在有机会跟全世界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做好了,做大了,别人就卡不了我们。

另外,现在还有个误解,认为在深度学习上,我们跟国际在同一起跑线上,我要纠正一下这个想法。

不对的!

在深度学习上我们已经落后人家了。

深度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1943年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六七十年历史,我们跟别人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甚至现在乐观到认为深度学习我们领先,不可能的。深度学习在六七十年发展过程中,我数了一下,做出重要贡献的大概有7-8个国家,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跟人家在一个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