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肯定是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的。但很多时候,为了避嫌,对其支持都比较隐蔽,比较含蓄。
但在鸿蒙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国家对华为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政府要支持一个企业,有两个工具,一个是舆论,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这一次,这两个工具都用上了。(政策往往只能面向一个产业,不能单独面向一个企业。)
鸿蒙系统发布当天,新华社几乎是以“大字报”的形式帮其做宣传。要知道,在中国市场上,政府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央媒,为一个企业的产品发布做宣传,这比较反常。新华社的表现,很明显地向市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鸿蒙是自己人,我们要支持他。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金融机构以出人意料的热情在全面支持鸿蒙。证券、银行、保险这三大类金融机构,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接入鸿蒙,而且纷纷官宣,异常高调。
在证券领域,已经有超过30家券商官宣接入鸿蒙,包括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等。
在银行领域,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已经官宣接入鸿蒙。
在保险领域,众安保险和中国人寿也宣布接入鸿蒙系统。
金融关系重大,在尝试新鲜事物方面往往比较谨慎。尤其是在底层系统方面,更是慎之又慎。前段时间,中国邮政银行1.45亿元的数据库大单就只给了 Oracle,也是为了慎重起见。
这次在操作系统领域,银政保三大类机构集体出动,行动迅速,整齐划一,大概率是有来自高层的授意。中国核心的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比较听话的,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国有企业,更听话。
不仅在舆论上为鸿蒙造势,更是驱动国有企业直接下场支持。看来,国家对鸿蒙的支持是动真格的,不遗余力的。
为什么会这么支持?
中国一直面临“缺芯少魂”的痛,这个“魂”就是指操作系统。芯片、操作系统这种底层设施,是否掌握在中国手里,其实对市场化的企业而言并没那么重要。毕竟,大部分企业,其实是不够上美国的黑名单的。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操作系统掌握在别人手里,尤其是美国这种非友好国家手里,那简直是不能忍。是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哪怕只有一分希望,也要尽百分的努力。这根本不是市场化行为,而是在极端情况下攸关国家安全的事。
政府对操作系统的支持是一直存在的,中标麒麟、深度、安超OS、优麒麟等,不少操作系统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在政策和政府采购上,对他们可没少支持。
鸿蒙不是最早的国产操作系统,更不是唯一的国产操作系统。但是,鸿蒙却是最有希望闹出些动静的国产操作系统。中标麒麟、深度这些系统都已经支持很多年了,还是靠政府订单续命,丝毫看不到在商业市场“破圈”的可能性。操作系统这种东西,关键靠生态。如果市场化不成功,上面没建成繁荣的应用生态,这样的操作系统基本是没有翻身的希望,只能是聊胜于无。
现在来了一个鸿蒙,依托华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机制,是最有希望实现市场突破的种子选手。更重要的是,鸿蒙是面向物联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本来就具有革新价值,并不是重复造轮子。这种情况下,国家对鸿蒙的爱,当然是来得异常的热烈了。
鸿蒙是国产操作系统的一次机会,很可能也是近20年内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鸿蒙再失败了,那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很可能还要被美国卡脖子很多年。这些,国家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
可以预见,国家对鸿蒙的支持还会继续,并且还是舆论和国有企业两手抓。一方面,在舆论上向市场喊话,亮明态度;另一方面,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国有企业会陆续接入鸿蒙。
当然,鸿蒙能否成功,关键不在国有企业,而在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小米、OPPO、VIVO这样的手机企业,格力、美的、海尔这样的家电企业。这些领域,头部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目前来看,家电企业对鸿蒙是比较积极的,互联网企业总体上是在观望,手机企业则戒备心较重。然而,他们才是鸿蒙成败的“关键先生”。
对于民营企业,是不能直接干扰他们的市场选择的。只能采取柔性方法,进行一定的引导。央媒和国有企业的行为,是在明确表明国家的态度,在做示范。至于这些民营企业跟不跟,就看他们自己了。
从纯市场化的角度,这些互联网、手机、家电企业支持鸿蒙的动力是不强的。而且,他们也怕华为一家独大,蚕食其市场份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需要权衡利弊。总体上来看,支持鸿蒙是利大于弊的。
加入鸿蒙,从注册华为云账号开始(点击链接,享云服务器包月8折优惠)!